会宁和定西是一个地方吗?

会宁和定西都位于甘肃省中部,但不是同一个地方,因为会宁是甘肃省白银市所辖的一个县。而定西是甘肃省所辖的一个地级市,定西市又管辖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这六县一区,所以说会宁和定西不是同一个地方,对吗?

会宁和定西不是一个地方,会宁是个县城,定西是个地区,会宁县是属于庆阳地区管辖,是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长征会师的地方,是我们伟大的先烈和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才取得了在会宁会师的胜利

会宁县还是状元县吗?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农村回忆】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总人口58.3万,其中农业人口55.8万。据会宁县教育局统计,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县已累计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5万多名,在已经毕业的3.6万名学生中,取得博士学位的500多人,硕士学位的3000多人。

会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93年8月16日,《甘肃日报》伏宗和以“会宁县兴学育人成绩斐然”为题,报道了会宁教育。1993年11月2日,《甘肃日报》孙平以《会宁全面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为题报道会宁县普教工作,1994年9月19日,《甘肃日报》孙平、张启业报道:会宁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兴学蔚然成风。会宁被誉为“高考状元县”。1994年,会宁高考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中央电视台《焦点时刻》和上海《文汇报》分别以《甘肃有个状元县》、《西北:高考状元县》报道了会宁教育,从此,“高考状元县”美名传遍全国。1996年10月20日,《中国教育报》以《胜利的丰碑》为题报道:会宁县在甘肃也是数得着的贫困县,其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环境十分艰苦、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起步和发展的。全县形成了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

2002年5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陇中苦瘠甲天下”,具体指的正是会宁县,物产贫乏而人才辈出,并且人才济济,被全国上下誉为“西北高考状元县”。欢迎各位关注头条号:农村回忆。


会宁高考秘诀:复读!复读!复读!大一新生中会宁籍的学生,多数比其它地区学生年龄大两、三岁。2016年白银(会宁所在市)高考往届生比例为32%,酒泉往届生为11%,张掖往届生为16%,会宁往届生比例是其它县市的两至三倍。其它年份基本相同,且许多是复读两三年的。高考状元县由来于此。

会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管会宁每年高考在全省的排名怎么样,在甘肃来说,状元县已经是会宁的另一个名字了。人们已经把它叫习惯了,一提到状元县,就指会宁。

客观来说会宁这几年的教育可能和以前相比还是有点滑坡,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当然在大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今天,会宁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多方面都没法和一些城市比较。但会宁的四苦精神,以及会宁人重视教育的精神,已经是一种特有品质了,所以会宁叫状元县,是他的别名。

原来会宁县属于西北贫困地区,孩子唯一的出的是学习考大学,所以学风浓厚,学生刻苦,这两年不是了,因为大家都重视孩子教育,会宁县已没有当年代优势,状元出自白银市其他县区,不一定年年出状元。

会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会宁精神是什么?

会宁精神可以很自然的想到革命精神,长征精神等等,这里为日后红军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会宁的百姓朴实性格豪爽,自然环境的贫瘠反而让这里的人精神世界更加富裕,如果说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一不怕苦而不怕死的红军长征精神是会宁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那么到了今天会宁人依旧用不一样的方式在发扬着会宁精神。

会宁县土地贫瘠而且人均耕地面积很少,老百姓维持生计很是问题,如果每个家庭要供一个孩子读书上大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们根本支付不起学费,可我们会宁的孩子实在是太争气,他们从小就清楚求学是他们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所以这里的孩子学习异常的刻苦,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可他们学习的劲头一点也不比大都市的孩子差。

会宁精神是什么?

回答,会宁的精神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因为会宁这个地方十年九旱,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在七八十年代人们的吃水都很困难,我曾在三十里以外用人力车拉水吃。为什么会宁叫状元县呢,后来就出现一种读书精神,叫做,老师苦教,学生苦读,家长苦攻,这样的三苦精神。这也是我亲自走过路。可现在比我年轻那时好多了,洮河水引来了,吃水问题解决了,人民的生活也富裕了。

        会宁红色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而“会师精神”也是今天的“会宁精神’’,激励着会宁58万革命老区人民奋发有为,发扬新时代“会师精神”建设新会宁,顺利实现摘帽脱贫,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标签: 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