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六尺巷位于哪里?

 在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小巷,名叫六尺巷。小巷不宽,最窄处,若是对面有人来,你得仄身才能通过。

不过,六尺巷又被称为最宽阔的街巷。相传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与邻里吴家发生土地纠纷,吴家建新房想占用张吴两家中间的巷子,张家向朝中为官的张英求援,却收到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话语;吴家看到张家举动后也主动让出三尺。

自此,“六尺巷”包含成为谦和礼让精神的代称。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中。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

六尺巷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筑布局: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六尺巷的地理位置?

六尺巷位于现在的安徽省桐城市区的西南部,地理中心位置大约是在东经116°56'、北纬31°03'。六尺巷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建成的,东起西后街巷,巷子的南面是张英宰相府,西面抵着百子堂,北巷是吴氏宅。六尺巷全长一百米,宽二米,都是由鹅卵石铺成的。六尺巷的主体建筑有假山石、休闲广场、巷道、石牌坊等。六尺巷的典故是源于张家和邻里之间土地的纠纷,包含着谦让、礼让的精神,这是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六尺巷的宽并不是体现在六尺上,而是宽在心灵和精神上,凸显出了一个时代官民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六尺巷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

六尺巷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旁有石碑坊,上面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不止是一个景点,还是一个文化的新载体,蕴含了谦和礼让的精神,所谓的款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和谐礼让精神上。

六尺巷,在安徽省桐城市文城西路。

六尺巷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尺巷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这条小巷由鹅卵石铺就,东起西后街,西抵百子堂,全长100米、宽2米。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相传,其得名源于清代康熙朝宰辅张英对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六尺巷位于安徽什么地方?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上刻“礼让”二字。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因此名扬天下。

六尺巷传说是安徽桐城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标签: 六尺巷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