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迁出的?史实是什么?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民谣在我国各大地区流传了六百多年,祖辈相传,妇孺皆知。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北,这里曾经是明朝初年移民的集散地,如今已经成为了明代迁民遗址了。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运动。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人为何要移民呢?

山西洪洞大槐树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知道,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及安徽一带,由于连年战乱的原因,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但与此同时的山西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昌盛的景象。在洪武初年的时候,山西地区的人口就高达四百万(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口),比起当年的河南和河北两省人口之和还要多(河南 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多人)。山西人口稠密之地当属晋南,而洪洞又是平阳一带人口稠密的县城。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发展经济,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朝廷便下令在洪洞广济寺设置局驻员,并发放“凭照川资”,进行集中移民。

广济寺位于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寺院规模宏大,且寺庙旁边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大槐树。而汾河滩上的老鹳在大槐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情景重现

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屡迁山西民于滁和、山东、河南、保安等处,树下为荟萃之所”。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就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而移民的地区更是遍及了山西五十一个县和全国十余个省市,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省是移民主要聚集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在后来的时候,从山西迁往各地的移民,一部分又转迁入到云贵川和新疆,东北地区。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洪洞大槐树移民情景再现

当然了,明朝政府实行如此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其意义是非常之重大的。明朝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朝的统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此外,还能很好的巩固明朝边防,维护社会安定。

说到大槐树瞬间脑子里一闪,联想到了远在山东老家滕州的大槐树,老家滕州处于山东省枣庄市辖属的县级市,此处的滕国故城是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滕城村,是国家AA级景区。

现阶段的主要的景观有:文公楼、善国碑林、周灵沼、唐古槐、壮观石、古砖刻楹联、吕祖阁、上公馆雍城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有文公楼、唐古槐、善国碑林。

曾在战国时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以方圆五十里的划为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七雄称霸的境况下,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而被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这真是一件历史奇迹。

滕文公在做世子时途经宋国国都彭城,曾两次问政于孟子。受到孟子的教诲,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也”。其父滕定公卒后,派然友去邹,向孟子请治丧之礼。孟子教以行“三年之丧”。因丧礼久废,群臣反对。又派然友去邹。孟子说:“然不可以他求也”。于是文公行“三年之丧”,居庐尽哀,因此孝名在诸侯中传扬。以善为名弘扬正气,这也是滕国的建国立国之道!

久远的历史谁也无法诉说见证历史的迁移,故城门前的两棵古槐树就是历史的见证🙏

后经文献资料查询在明末清初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连连降下暴雨,大雨导致庄稼损毁山东境内多处受灾,不得已而迁至,也有为了战国时期躲避战乱而迁走的,也有古时丁多田少而发配到其它州郡的。

崇敬古槐,保佑后人🙏


标签: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