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王堆汉墓墓主的名字“避”被误读成了“辛追”?
提问者凭什么肯定是误读?是你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国家一流的专家,才有这种自信?你要用这种肯定的语气说话,得先晒一下你的学历和学术成果,以便于我们评判你有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今天要说的马王堆汉墓的主人名字让我们的专家错读的问题,这本来应该是学术上的东西,到如今竟然成为社会热点。
马王堆古墓的主人应该读什么名字,在网友们看来居然成为压倒一切的事情,比穿衣吃饭、生孩子、买房子、赚银子、娶媳妇都重要,那我们就不能不说道一下这个轰动一时的大事了。
据说这是我们国内的一所知名大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说这是革命性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说我们的考古专家这么多年竟然把人家古墓主人的名字读错了,不知道这专家是靠什么吃饭的。
一个专家看走眼了,两个专家也看错了,那么多的专家都犯下一个同样的错,怎么可能,难道第一个读错的专家是他们的顶头上司,那个掌握着他们饭碗和工资多少的家伙是秦朝的宰相老赵?所以对20世纪的指鹿为马也噤若寒蝉,丧失了起码的判断力,为什么没有争议,大家争房子、争奖金,为什么不敢争一下真理?
你的工资到底的纳税人的钱,还是校长院长所长的钱?你到底该为人民负责,为国家负责,还是为你的领导负责?你拿着一月万把块的工资心安吗,晚上睡得着觉吗,别人喊你专家的时候,不脸红吗?
马王堆古墓是1972年进行考古发掘的,那时候还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许多孩子身上长满了虱子,患病了就用盐水,每天见不到白面,闻不到肉味,一天三顿能吃饱就是乡长般的奢华日子。
没啥吃那就吃古人吧,所以考古工作者把那坐湖南长沙的古墓刨开了,进行了挖掘或者发掘,那个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小妾重见天日,如何肌肤如雪、唇红齿白,身材挺拔、风韵犹存、体味还在,让国人着实消费了一番,忘记了饥寒,真是大快人心事。
如今改革开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白面不屑吃,猪肉都不想理会了,一种鱼也要不重样变味道才有欲望去消灭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吃腻了,该吃什么呢?有人说,马王堆也不错啊,来一份马王堆的那个当官的小妾,嗯,味道好极了。
你看看,辛追夫人的名字错了,应该读成"避",40年了,委屈你了辛夫人。不,委屈你了"避"夫人。是我们的专家眼盲、文盲,把1号墓中还出土了一枚刻有"避"字的印章错读成"妾辛追"了,抱歉啊夫人。
避夫人,你应该感谢我们的高等学府,他们拿着国家的专项资金,把别的研究放到一边,不辞辛劳、锲而不舍地研究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项可以流芳百世的研究成果,你40多年的蒙冤终于可以昭雪,我们的大学功不可没,功在千秋啊。
别整天天怎么看待怎么看待,摆出一副别人都是错的的样子。追和避(去掉辛)在篆书里差别很明显。再说,如果是避字也没有必要让这个字单占2/3地方,在一个字里这个辛明显太大了。
2019年考古圈大事——辛追夫人其实应该叫避夫人!
说起我国的古墓,最有名的一个便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在马王堆,出土了很多重要的陪葬品,对我们了解汉朝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马王堆的一号墓,则出土了保存最为完成整的一具女尸,这就是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刚刚出土时,身体十分新鲜,外形上完整无缺,全身柔软有弹性。除了眼睛突出、舌头外吐等变形,辛追夫人兼职就像刚死的新鲜尸体。这是世界考古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保存良好的女尸,而之后发现保存较好的女尸,都被称为“马王堆尸型”。
辛追夫人出土于1972年,是汉朝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经过对辛追夫人的尸体解剖,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血型、生前疾病,以及死因。毫不过分地说,辛追夫人是我们现代人对汉朝女人最为直接的认识。
到2002年,辛追尸体出土20周年,我们用现代科技对辛追夫人生前状态进行了恢复,制作出了四个不同年龄时期(7岁、18岁、30岁、50岁)的复原面相标准图,现代人第一次能够通过科技手段近距离接触这位汉代美女。
因为辛追名头太大,俨然就是考古界的女神,人们开始把他搬上荧幕。电视剧《大汉悲歌》中,左小青饰演辛追。电视剧《大汉巾帼》中,蒋勤勤又饰演辛追。辛追夫人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湖南博物馆新馆建立后,辛追夫人遗体又再一次前移到了新的地下寝宫中,这位老太太,享受的待遇,不可谓不高了。据湖南博物馆介绍,在现代科技的保护下,辛追遗体能够完好保存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