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为何被其掘墓戮尸体并灭族?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县)人,唐朝初期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唐高祖李渊赐其国姓,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从李世民平定四方,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大破东突厥、高句丽,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累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总章二年(669年)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被武则天开棺戮尸灭族是因为孙子李敬业。
李敬业(?—684年),李勣之孙,李震之子,因父早死,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李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贬为柳州司马。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睿宗,临朝称制,他在684年九月起事于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以匡扶李显复辟为理由起兵,李敬业的部队很快增至十余万人。武则天派遣李孝逸统兵三十万人征讨,李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李敬业军,李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
欢迎关注我,让我们共同读史明智。
徐茂公既是建立大唐的功臣,又是大毁灭大唐的罪人,因果循环,得到此报。
说他是建立大唐的功臣,因为他在建立大唐的过程中,是和李靖并驾齐驱的唐朝名将,深得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他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平定窦建德,打败刘黑闼、徐圆朗,征伐辅公祏,并大败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俘虏五万多人胜利归来,大败铁勒部落薛延陀部队,又俘敌五万多人,平定漠北。东征高句丽,徐茂公也取得了重大胜利,灭高句丽国,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因为重大功勋,徐茂公被赐李姓,封英国公,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但徐茂公又是大唐的罪人,这从何说起呢?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续信任徐茂公,当唐高宗打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遭到了以褚遂良为首的群臣反对,此时徐茂公却力挺唐高宗,他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此言坚定了李治废后立武则天的决心,武则天上台,篡夺大唐江山,建立武周,与徐茂公的谏言有直接关系,从而成为大唐的罪人,为后世诟病。但诡谲的是,徐茂公为挺李治,但他的后代李敬业却极力反对武则天,并拥兵造反,但起义失败,被武则天镇压。武则天牵怒于李氏宗族,将李绩改回徐姓,并开棺戮尸,灭其族。徐茂公后代的旁支为避祸,跑到吐蕃偷生。令徐茂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一生平定胡人,他死后却被开棺戮尸,后代成为汉属胡人,冥冥之中,难道没有果报吗?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徐茂公也就是唐代名将李勣,和李靖并称“二李”,一个出将入相的传奇人物,谋略过人,智勇双全,立三朝而不倒,并且他是有功于武则天的。然而他却有一个喜欢冒险的孙子李敬业,将李勣的生荣死哀毁了个一干二净,仕途不顺的李敬业起兵反武,武则天镇压叛乱,并收回由李勣开始世袭的爵位,并对李勣掘墓砍棺。把李姓也收回了,重新恢复姓徐。
徐世勣在投唐之后被李渊赐了李姓,从此改名为李世勣(后为了避李世民的名讳,去掉了“世”,下文中一概说李勣),李勣跟随李世民平天下,立下大功,之后又和李靖成为对抗突厥的主要力量。
李勣虽是武将出身,其政治谋略却是很高的,总能在纷繁的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最初,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储,李勣选择中立,谁也不帮,玄武门之变后,李勣仍然受到重用,并继续镇守并州,在637年获封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
649年,李世民去世前夕,为太子李治安排辅政大臣,文官便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武官就是李勣,但李世民知道李治对李勣没有恩惠,怕他会有叛心,便决定将李勣贬官,告诉李治倘若李勣没有犹豫就去赴任,继位后再把他召回来,他必尽忠,倘若他对去外地赴任有怨言,就杀了他。结果李勣听到调任后马上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然后片刻不停就去赴任。所以他在高宗一朝仍旧是谁都撼动不了的人物。
后来李治决定废王立武,遭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激烈反对,而李勣一句轻飘飘“此乃陛下家事。”给李治和武则天送去了希望,武则天因此坐上了皇后之位。
李勣的明哲保身和沉稳低调让他立三朝而不倒,而且武则天也确实很感激李勣,并且愿意善待李勣的姐姐。669年,李勣去世,李治辍朝七日,让其陪葬昭陵,按照汉朝卫青和霍去病的先例为他修坟。可谓生荣死哀。
但李勣却有一个和他的性格截然相反的孙子李敬业。《隋唐嘉话》记载一个故事,说高宗时期,蛮群聚集为寇,官兵讨伐但一直处于劣势,后来就把李敬业派去了,李敬业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他只带了两个官吏就去了贼寇的巢穴,表示朝廷知道你们是被逼的,还是赶快回家种地吧,最后不走的就是真正的贼寇。然后把贼首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就太平了。李勣知道后,说了一句话:“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意思是这个娃很有胆量,做事和我不同,将来李家一定会毁在他手里。
没想到一语成谶,李勣去世后,李敬业承袭了英国公,任眉州刺史,但到了683年,李敬业和其弟李敬猷获罪贬往扬州,而同样是这一年,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摄政,不过两个月,武则天将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而扶立李旦为帝,武则天临朝听政。
远在扬州的李敬业聚集了一大批仕途不顺的官员,打着帮庐陵王复位的旗号造反,欲让武则天交出权力,骆宾王为此写下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
李敬业为庐陵王抱不平,又弄出个假的李贤来,自然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很快居然就聚集了十万之众,但李敬业这个人,富于冒险却缺乏谋略,最要命的是才华撑不起他的野心,所以他放弃了可能会取得胜利的作战路线,很快被武则天派出的平叛大军给打败了,李敬业也让部下给杀了。
李敬业虽然死了,但武则天的气却没有消,于是她朝着李敬业的祖父李勣和父亲李震撒气,把他们的爵位和官职都给追撤了,而且还对李勣的坟墓进行掘墓砍棺,让他们恢复徐姓。
直到神龙之变后,李显复位。才恢复李勣的官爵,为其起坟改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