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伤亡没多少,怎么对蜀就伤筋动骨了呢?

楼主可能对夷陵之战了解不够全面,可以说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对吴发起的大规模战争,双方投入兵超过十万之众。战争初期刘备方面获得不小的胜利,东吴孙权甚至派人来求和,但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拒绝求和。后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刘备想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法没有得逞,后由于天气炎热,违背军事原则,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东吴陆逊采取了火攻的战术,火烧连营,使刘备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刘备带少数随从乘夜突围,逃到了白帝城。在这里就发生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也由于心火攻身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

这场战争让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国力出现较大的衰退,也最终形成了三国鼎力的局势。

三峡大坝驻军多少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谢邀请。夷陵之战蜀汉伤亡非常大,严重伤筋动骨。

发生在222年的夷陵之战,蜀汉方面损失惨重。题主的“伤亡没多少”不知道从何而来。

关于夷陵之战蜀汉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史书记载并不统一。投入兵力而言,最少是四五万,最多是接近十万。而损失来说,也有各处不同的记载。例如:

三峡大坝驻军多少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此可见,刘备此次损失的兵力,至少有三四万这个量级,多的可能到七八万。

蜀汉自己的传记,没有记载具体的兵力损失数,但是从参与的将领来看,刘备东征出动的将领和谋臣,史书有记载的包括以下名单:

黄权、吴班、冯习、张南、傅肜、程畿、马良、向宠、番王沙摩柯、刘宁、杜路

三峡大坝驻军多少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面,冯习、张南、傅肜、程畿、马良、沙摩柯都被吴军杀死,刘宁、杜路投降了吴军,黄权投降魏国。只有吴班和当时为区区牙门将的向宠得以逃脱。从这个高级文武死亡和投降比率来看,也可知蜀军损失相当惨重。

战争本就是烧钱的,冷兵器时期也是如此,加上蜀汉地域有限,四川虽为天府之国,也经不住经年战事的折腾,何况政权成立不久,积储有限,再加上失去了军队的一半,而且是精锐,这个损失恐怕再大一倍的彊域也承载不起,兵源的紧缺也是不可负重的。

小说毕竟是小说,和历史相比有很大的出入,根据历史研究,三国末期,各国人口和兵力情况大概为:魏国443万人口,常备兵力50万,吴国人口230万,兵力20万,蜀国人口94万,兵力10万。古代的生产力薄弱,基本每三户才能养的起一个兵力,军队数约为人口数的1/10,所以一场战役人数达到10万就算很大的战役了。夷陵之战蜀国出动兵力没有定论,一般来说出兵在5万~10万都有,而结果刘备“仅以身免”,伤亡不会低于五万,蜀国丧失几乎一半兵力和一大批优秀武将,对蜀国是伤筋动骨的。要知道三国末期蜀国的武将是三国里最少的,常常捉襟见肘,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出生率,十万人几乎是蜀汉的极限,损失五万人是难以通过短时间内补充,蜀国在以后数十年里兵力都得不到补充,并在很长时间内丧失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诸葛亮的几次对魏国的进攻再也没有达到夷陵之战的规模,在三国争锋中完全居于劣势。

蜀汉章武元年的七月,也就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也不过仅仅才三个月,就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倾国之兵,压向东吴,战事进行了一年之久。

那么,“夷陵之战伤亡没多少,怎么对蜀就伤筋动骨了呢?”

首先,在夷陵之战发生之前,因为关羽的轻敌,致使蜀汉军队被吴人所算,丢了荆州之地,关羽也被吴军所害。而因此产生的夷陵之战的失败,更成为蜀汉政权的第二次重大失败。

在实际的情况当中,蜀汉政权没有演义小说当中宣称的70万大军,它伐吴所出军兵的数量也就是将近5万人,据《资治通鉴》所载,“备进兵秭归,兵四万余”这是可观的数字。

而对手东吴的兵力也在5万军兵左右而已。可是,为什么损失了5万军兵之后,蜀汉政权就如同伤筋动骨一般了呢?

第一,这5万蜀军的覆灭,已经占了蜀汉政权军事力量总数的一半。

我们知道,刘备的蜀汉政权失去荆州之后,只是剩下益州一地,而这益州通州之内,也不过20个郡出头,而每个郡之内,所出军兵不过6000人,以22郡盘算,刘备的军兵总数也不过14万人。

这样一来,当刘备在夷陵一战当中,损失了最精锐的蜀军5万人之后,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所谓动摇了蜀汉政权的国本。

第二,这5万军兵出征讨伐东吴,军事行动持续了一年之久,对于仅仅以益州之地做根本的蜀汉政权来说,不但没有拿下东吴,而且败的一塌糊涂,这笔巨额的军事开支就足以使得蜀汉政权支撑困难。

第三,蜀汉政权对于夷陵之战当中蜀军将士巨大的死伤情况需要给予处置和抚恤。

三国在湖北咸宁的著名战役?

咸宁,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北伐时期的汀泗桥战役都发生在此,并留下遗址。通山、九宫山、赤壁陆水湖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陆水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三国时期东吴陆逊驻军于此而得名。景区水域面积57km²,800多个岛屿镶嵌其间。景区内有三峡水库实验坝、雪峰山、云素洞等名胜

九宫山:位于通山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重峦叠嶂,有溪谷170多条、飞瀑流泉50余处,为著名的道教圣地。明末李自成败走通山,死于九宫山牛迹岭,留有陵墓。

刘备临终托孤,为什么要在白帝城,而不是成都?

我说小妞你至少没看过巜三国演义》吧。刘备为报东吴杀关羽之仇,不听诸葛亮苦谏,孤注一掷,倾蜀汉兵力去荆州讨伐东吴。本来东吴已经认输,可刘备轻敌,想一举灭了东吴。不料东吴反击,火烧刘备大营。刘备落荒而逃,死在白帝城,离成都远着呢。现在开小车走高速公路从奉节到成都还得整整一无哩,当年刘备哪能赶回成都呢。只好把诸葛亮召来托孤了。

“”白帝城托孤”也称“”永安托孤”。是说刘备在和东吴的战争中兵败逃网蜀国,在逃到白帝城这个地方时,落下脚来,将儿子刘禅和蜀汉的基业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好好辅佐刘禅,振兴蜀汉。

刘备为何要在白帝城这个地方托孤,而不是回当时蜀汉的国都成都那?先简单说一下,白帝城这个地方。白帝城处在今天重庆市奉节县以东约10公里的长江北岸。但是要说明一下,如今白帝城不是在长江北岸的岸边。而是在江中的小岛上,这是因为三峡大坝的修建,江水上涨,白帝城所在的白帝山已经被淹没于水中,成为一个江中小岛。白帝城南边就是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口,长江三峡就此开始。也就是说白帝城扼守三峡的西边入口,位置极其重要。当时,白帝城只不过是一座小城,而刘备堂堂开国之君,与其身份不符,而以改成永安宫,所以白帝城托孤也城永安托孤。很多人,都说刘备兵败羞于回四川了,我觉得不是刘备一生败仗无数,跟随的人很多,早就把脸皮练的城墙厚了,而且成此乱世一霸主,内心是何其坚硬的!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俩点。

1.刘备行伍出身,一辈子都在打仗,自然知道白帝城的重要性。蜀兵在此进可攻,退可守,挡住了东吴溯江而上进入四川的通道,保住了四川的基本盘。而刘备亲自坐阵在此处,也是告诉东吴这就是蜀军的最后退处。蜀军不会再后退了,如果东吴继续进攻哪白帝城就是整个蜀军的死战之地!

2.而从另一方面讲,刘备此时身体已经有病,经此一场败战,他此时已是身心俱疲,经不起车船折腾了。

刘备“”白帝城托孤“”。丞相诸葛亮更是忠心辅佐刘禅,期间发生的故事,感动无数众人,从此成为千古美谈,千古佳话。


公元222年8月,蜀国在夷陵战败后,刘备率败军撤退,先是返回秭归,吴军尾随追击,然后又退至永安,最后退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驻军与吴军对垒。

刘备驻军白帝城后,《三国志先主传》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白帝城位于今天重庆奉节,可攻可守,且易守难攻。刘备在这里驻扎,既可以防止东吴的进攻,又随时可以出川再取荆州。此举给了孙权不小的压力,以当时东吴的国力,无法同时防住西面蜀国和北面魏国,所以不得不向蜀国求和。而另一方面,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国力下降较大,也不想和吴国死磕,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东吴的求和。这就是为什么夷陵之战后刘备驻扎在白帝城、不返回成都的原因。

当孙刘再次联合后,按理说刘备这时是完全可以返回成都了,但很不巧的是,222年12月,62岁的刘备忽然得了重病,且“疾不豫”——得了重病好不了了。几个月之后,刘备感觉自己已是油尽灯枯,经不起舟车劳顿,没办法返回成都,只能让诸葛亮、李严和刘禅等从成都到白帝城商量后事,这才有了后来的白帝城托孤这段历史。

公元223年6月,刘备驾崩于白帝城。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因为自征吴失败以后他就一直留驻白帝城。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因为东吴杀死关羽、夺取荆州,所以出兵伐吴。然而章武元年六月,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将军冯习、张南、傅彤等将战死,杜路、刘宁等人向吴军投降,镇北将军黄权也因为被吴军切断退路,不得不投降了魏国。

刘备率残兵退到白帝城以后,并没有返回成都,而是留在了白帝城。刘备之所以没有回成都,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是为了防止东吴乘胜追击。

吴军大胜以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遇到赵云接应就马上撤军。实际上根据《三国志》记载,东吴派遣李异、刘阿等人率军一直追到了白帝城下,屯驻于南山,直到八月才撤军。

吴军一直追到白帝城自然不是来游山玩水。夷陵之战蜀军损失惨重,东吴自然有乘胜追击,想趁机捞一把的打算。此时蜀军新败,士气低落,如果应对不当,很可能会吃大亏。

刘备虽然败给陆逊,但是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知道安定军心的重要性,所以亲自留守白帝城。有了刘备亲自坐镇,蜀军很快安定了下来,之前被杀散的败军也陆续来归,白帝城的防守日益稳固。吴军见无机可乘,只能撤军。

其次,刘备这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

刘备征吴失败以后,蜀汉外交上同时和魏、吴对立,处于非常不利的地步。但是刘备也明白魏、吴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持久,他率兵留驻白帝城,就可以待机而动。即使没有机会,也可以给东吴施加压力,争取主动。

刘备此举果然让孙权坐立不安。他向曹丕称臣只是为了能专心对付刘备而已,并不是真心归顺。所以在曹丕一再要求孙权派儿子为质时,双方的关系迅速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如果再次东进,孙权将两面受敌。

所以孙权很快就派使者去白帝城,主动向刘备求和,蜀汉和东吴之间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

标签: 三峡大坝驻军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