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两个地方的经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的经历。这篇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百草园是“我”小时候的乐园,那里有鲜花鲜果,有蝉叫虫鸣,还有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三味书屋是“我”的书塾,古板的先生,难懂的文言文……两相对比,写出了作者对童贞童趣的怀念。
三味书屋走一回,当年的故事知多少,是关于鲁迅的什么故事?
可能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发生的三个故事吧。
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写了读书三到夹在书页里。
二、鲁迅为避免一些贪玩的同学影响自己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写着“君子自重”的红纸条。 三、鲁迅读书时,还要帮着做家务,有一次,因为做家务,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
鲁迅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是哪三味,有什么寓意?
三味书屋的含意有两种解释: 一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读经味如稻粱 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 另一种说法的含意指“布衣暧、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不管哪种说法,都寓含着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谢邀回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趣事回忆性散文。按题主的要求,仅就“三味”的含义做简要回答:
对于“三味”含义有不少解释。有的指经,史,子三类书籍,有的另有所指。姑且以寿镜吾先生子孙的解释为范本吧。寿先生次子的解释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注1.稻梁:五谷的总称,稻梁五味养口也。
注2.肴馔:丰富的饭菜。
注3.醯醢:泛指佐餐的佐料,也有称鱼肉做成的酱。
另一种说法是寿先生孙子所说,他不止一次听祖父对三味书屋的解释:“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三条内含反清思想,当时不能公开,只是对寿家子弟的要求。穿布衣,不做官,吃粗茶淡饭,全心钻研学问,有如约法三章。
要说有什么寓义,就是三味都是诠释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吧!
鲁迅是有良知有骨气的文人,但他没显赫的社会背景,出身于纯朴的农村,这就是“百草园”。而鲁迅奋斗的时代,思潮汹涌,风云激荡,而鲁迅没有直接参与文化之外的社会活动,这就是“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课文?
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篇课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