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地图像什么动物?
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维尼熊,头朝西,赤水是尖尖的鼻子,威宁是右前掌,也由于透视关系,其它的肢体并不明显,但却非常传神,就像小熊且走且顾的样子。
贵州省还像一只奔跑中的狮毛狗,很可爱。
贵州省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他依山傍水,气候冬暖夏凉,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贵州在世界地图位置?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省卫星电了导航地图(遵义至水城公里路线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348.8公里
起点:遵义市
1.遵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10米,左转
宋朝的疆域有没有贵州?为什么国外的地图不包括贵州?
1.远至秦汉时期,贵州已经纳入中央管辖。
其中关于贵州的两个成语,现今已然家喻户晓:
“夜郎自大”出自汉朝《史记》,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而“黔驴技穷”则出自唐朝柳宗元《黔之驴》。
2.云贵川渝,在历史上的行政管理有很多重组和重叠,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划分。
3.由于地理,民族,习俗等原因,中央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历史上贵州地区,地形复杂,民族和氏族众多,风俗各异,鞭长莫及,所以中央赋予地方较大的自治权。
4.贵州一词就来自于宋朝,原指贵阳,宣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
5.宋朝时,贵州分属夔州路,梓川路。
有网友指出的播州杨氏,也只是夔州路的一小部分。起源于唐末,明朝才达到鼎盛,随后经过“万历三大征”的播州之役而亡,前后持续700多年(876年—1600年)。
疆域版图,应该说这是近现代以来才逐渐清晰的概念。
在中国人的眼中,除了直接统治的区域,藩属国、羁縻地区,甚至势力范围等应该算是疆域。
但是外国人并不是这样的看法。
同时很多外国出于一些目的,对中国历史并非是足够的尊重。
我们先来看看,国外的几幅宋朝时期的地图
这是把隋唐宋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宋代的版图在西南方是由不足的。
在西南,云贵地区一部分没有纳入地图中。
宋朝疆域是有贵州的。如果说宋朝没有贵州,那明朝大部分时间也是没有的,因为贵州省成立之后,省内的土司还是存在的。宋朝在贵州没有内地那样的路府县行政设置,但是有军区设置,是边防要地。千万不能认为设省设郡就是领土,不设就不是。明朝初年,没有贵州省,但是有贵州军区,当时叫贵州都指挥使司,是有重兵驻防的。具体的民众管理由各土司负责,但是土司有多大的自由?没多大自由,处处还是受制于朝廷,跟附属国完全是两回事。土司的职责就是按当地的风俗进行管理,起到一个中间环节的作用,上对朝廷负责,下对民俗负责。
有的人甚至认为,如果朱棣不成立贵州省,贵州会怎样怎样,什么非族类,其心异。那都是不可能的。虽然没有省,但是有军区,军队在那,小土司只有服从再服从。一国两制也不是现代才有的,古代就有。至于国外的地图为什么没有,那是目的不纯的问题。
贵州要不是宋朝的领土,就几个小土司在那撑着,那早就被大理吞并了。贵州的山真的是太多,交通不方便,民众太分散,进行流官管理的成本确实有点大,还是一国两制比较合适。明朝万历年间,一国两制实在是满足不了当地的不自量力者,那就只能加大成本,在这一地区彻底废除一国两制,全部派遣流官。
一国两制,是自汉朝以来就存在的制度。汉朝在西域都护府辖地,就是明显的一国两制。西域几十个土司都是按自己的风俗进行自治,但是宏观上都要绝对服从西域都护府的管理,否则会被正法。汉朝的法律不适用于土司辖区的人民,但是适用于土官。
宋朝并没有完全控制现在的贵州省区域,而是类似于“臣属国”、“附属国”这样的名义进行控制,只是部分占据了贵州省的一部分地区,全部将贵州划入宋朝的版图确实有待商榷。
974年,彝族祖先的一支乌蛮人攻占了贵阳城,建立部落联盟性质组织。乌蛮人的首领普贵为了和北宋王朝交好,于是到北宋首都汴梁进行朝贡,赵匡胤接待了普贵,并颁布了敕书《敕普贵书》,敕书中讲到:
惟尔贵州,远在要荒。
这里提到的贵州不能等同于现在的贵州省,只是贵阳一带,是蛮荒尚未开发之地。普贵也因此得以封王,为宋朝皇帝代为管辖贵州,“贵州”的称呼由此而来。宋朝管辖的所谓贵州,只是贵阳一带,并没有全部纳入宋朝的管辖。(赵匡胤像,藩属于北宋的只是贵州的贵阳一带,而不是全部)
贵州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宋朝不愿意下大力气开发,只能委托管理,用少数民族制衡少数民族,把疆域划归宋朝也是模棱两可之间。贵州当时大部分属于少数民族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统治区域,同时云南地区的大理国也控制了贵州地区的一部分。
元朝时期,蒙古军队也是控制了贵州的主要有利益区域,并没有全部占领,也是委托当地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管理,真正派遣官员深入贵州等地则是在明朝时期了。(彝族图腾柱)
北宋初年的北宋地图中应该缺少贵州地区,只有974年乌蛮人首领普贵来朝贡后,贵州的一部分才算是划归了北宋的管辖范围,这一时期没有贵州地区是情有可缘的。
纵观宋朝一朝,西南地区宋朝并没有完全控制管辖,在山区有很多的部落联盟或者部落存在,并不完全听从宋朝的命令,而是占据一方,宋朝对此也是不太关注。著名的有罗氏鬼国、罗殿国、田氏部落联盟、自杞国。
一、罗氏鬼国。
控制地区为贵州省中部地区,建立的民族为乌蛮人,彝族的先人,又称罗施鬼国。建立于唐朝末年,首领称“大鬼主罗殿王”,依附于宋朝,属于藩属的部落联盟。
大宋王朝的疆域当然包括今贵州省,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贵州省境,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黔中地和且兰、夜郎国等地;秦汉魏晋时一直设置州郡。隋文帝开皇(581—600)初置牂州,隋炀帝时改为牂牁郡。唐代在今省境东部、北部置播、思、夷、费、锦州等州,属黔中道;在南部、西部地区设置应、庄、牂、琰、蛮、炬、犍州等五十余个羈縻州,属黔州都督府。621年,唐高祖设置矩(炬)州于今贵阳市;当地人语“矩”为“贵”。
赵宋王朝袭唐制,亦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羈縻府州进行管理。所谓羈縻府州,即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授归附的各族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隶属于朝廷设置的都督府。羈縻府州属世袭与自治性质,不承担赋税,只是不时向天子有所贡献。
大宋中央政府在省境北部置思州、播州、珍州和遵义军,属夔州路;西部和南部置清、功、蛮州等四十九个羈縻州,属黔州所领,亦属夔州路。宋开宝七年(974),矩州首领普贵入朝,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等语,贵州由此而得名。1119年(宣和四年),宋廷改矩州为贵州。
元朝置思州、播州、顺元等宣抚司及八番顺元宣慰司等,对贵州进行管理。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贵州都司;1413年,永乐帝置贵州等处布政使司,贵州至此为省级行政建制。清朝经过康熙、雍正年间行政区域调整,置贵州省,形成现今管辖省境。
综上所述,今贵州在宋朝时期,属于羈縻府州,归赵宋中央政府管辖,其地自然归属大宋王朝。
为什么贵州南边三市在地图上叫“黔南”、“黔西南”和“黔东南”,而不叫“凯里”、“都匀”和“兴义”?
从行政上来说,贵州的南部不叫三市,而是少数民族自治州,与地级市是同级别的,属于地级行政区,享受较高自我管理权力,最直白一点,每年州庆都能放两天假。
而贵州的三个自治州的名字就叫的有点随意了,都是以贵州的简称“黔”,加上所在的方位,所以就有了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再加上本地区少数民族主体,地方的全称就出来了,就有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个自治州,这种命名方式让很多人会傻傻分不清楚,容易产生错觉,没有自身特色,不利于区分,也不利于对外宣传。
早在2017年贵州两会就有代表提出,将黔西南州改名为兴义州,黔南州改名为都匀州,黔东南改名为凯里州,少数名族自治州改名是有先例的,湖北的鄂西州就已经改名为恩施州。
着眼当前还是未来,改名是有必要的,改名后让人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利于宣传,地名就清晰化了,人们都不会混淆了。
贵州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按照国家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地方享受很高的自我管理权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与少数民族自治州同级的地区行署纷纷撤地设立地级市,区别在于地区行署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地级市,在地方立法、决策等方面有了更多自主权。
比如贵州的六盘水地区、遵义地区、安顺地区、铜仁地区、毕节地区就分别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及新世纪纷纷撤地设市,成立现在的地级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与毕节市,市级机关驻地设区。但是那些少数民族自治州这么多年行政结构上没有太多变化,不仅仅是贵州,全国的其它省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都是如此,可能就是受限于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
过去已有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发文提出一些建议,因为设立地级市能推动地区城市化,也许未来会有所改变吧。